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街镇传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闲置大棚“变身记”:印江杨柳塘村的绿色蝶变


  5月19日,阳光倾洒在峨岭街道杨柳塘村蔬菜育苗种植基地,一排排塑料大棚熠熠生辉,折射出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棚内,十余名村民正忙而有序地劳作着,有人专注地安装滴水管、有人仔细地覆膜、还有人熟练地栽着茄秧,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曾经,这片生机勃勃的蔬菜基地,却面临着发展困境。用于南瓜种植的33个大棚,由于种种因素被闲置。2024年,贵州梵净红食品有限公司投入2.6万元,流转68亩土地,开启订单辣椒育苗项目,不仅让33个闲置塑料大棚重获生机,也为当地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村民实现增收。



  杨柳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曾敏说:“贵州梵净红食品有限公司的到来,给我们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方面,村民的务工收入显著增加,去年支付的人工工资超20万元,用工达3000人次,今年预计人工工资将达到30万元;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巩固。”


  为进一步满足县城区蔬菜供应需求,今年贵州梵净红食品有限公司乘胜追击,投入5.8万元土地流转资金,新增39个塑料大棚。在完成订单辣椒育苗任务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拓展种植茄子、丝瓜、黄瓜等蔬菜品种。多样化的种植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为当地村民在家务农的同时,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杨柳塘村李家组村民安平对这份在家门口的工作十分满意,他笑着说:“忙的时候一天干10个小时,能挣100块钱;少的时候干8个小时,也有80块钱。工作时间灵活,还能照顾家里,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贵州梵净红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国涛透露了选址杨柳塘村的考量:“这里海拔较低,相比高海拔地区,出苗时间更早。而且,育苗结束后种植的蔬菜销往县内,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公司正是凭借对当地气候、交通和地理条件的综合评估,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决策,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光勇 黄志权)



图片

公益视频展播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编审张泽琴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