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印江要闻
“套路深”!印江林下经济直接让土地效益翻番
图片


今年,印江自治县充分利用山桐子林下空间,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工作思路,创新引导在山桐子基地套种红薯、花生、大豆等矮秆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山桐子产业以耕促管、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


图片

5月13日,记者在中兴街道大田村蓉蓉家庭农场150山桐子种植基地看到,现场技术人员邓勇带领着十多名村民,顶着烈日在起好垄的地膜上用竹片开孔、放苗、覆土,进行“双高”红薯移栽,现场忙碌有序。


图片

“我们利用山桐子植株目前处于矮状时期,间隙比较大,探索利用空隙种植‘双高’红薯,既管好了山桐子,又增加了收入,还可以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 。”中兴街道蓉蓉家庭农场技术负责人邓勇说。


图片

由于山桐子的生产周期通常在三到五年,为破解山桐子易种难管和降低管护成本,各乡镇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山桐子产业,创新探索在山桐子下套种红薯、大豆、菊花等矮杆作物,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效益,持续激发群众积极性,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

“我们街道目前已发展山桐子9000亩,利用山桐子生长的空档期,在山桐子基地套种红薯、马岭薯、花生等矮杆作物1000余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中兴街道红薯专班负责人禹江鸿说。


图片

峨岭街道小泽村关口坳山桐子种植基地,一场小雨过后,山桐子随风摇曳,村民正对套种其中的野菊花展开除草、打尖等管护,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微风过后,四处散发出野菊花的淡淡清香。


图片

“我们充分利用山桐子林下空间,探索套种野菊花,实现以种促管、以短养长,在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峨岭街道小泽村野菊花种植户邹书鸿说。


图片

目前,小泽村累计发展山桐子种植550亩,引进野菊花种植主体在山桐子下套种200野菊花,通过以种促管,以短养长,目前山桐子长势良好。


图片


据统计,2023年以来,印江自治县累计种植山桐子面积21万亩,覆盖17个乡镇(街道)301个村。今年,全县在山桐子基地套种红薯、马铃薯、大豆等作物3.5万余亩,实现以耕促管,以短养长,不断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治洪 黄志权)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张向芬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