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国内
印江:守好梵净山“生物基因库”共绘人与自然和谐画卷
图片

今年第56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主题连续两年被沿用,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关注的决心,也预示着我们正步入一个更加重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时代。近年来当地在梵净山周边建立多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多条生物廊道等来降低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伤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图片
印江:守好梵净山“生物基因库”  共绘人与自然和谐画卷


EARTH DAY
图片
 田葛鑫 摄

梵净山,这座巍峨挺立于黔东大地上的名山,不仅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更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生态宝库。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黔金丝猴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其珍稀的数量和独特的生态价值,成为了梵净山生态保护的标志性物种。据统计,目前梵净山区域内的黔金丝猴数量已超过850只,这一数字的增长,见证了近年来梵净山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梵净山周边地区近年来建立了多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动物廊道。这些临驾于公路之上的生物廊道,如同一条条绿色的生命通道,将行人、车辆与栖息地的动物活动与迁徙有效隔离,极大地降低了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

图片

在生物廊道的周边,梵净山管理局紫薇管理总站的工作人员利用红外摄像机、多功能摄像头等高科技设备,成功捕捉到了黔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在廊道周边活动的珍贵影像。这些影像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向世人展示了梵净山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梵净山管理局紫薇管理总站的工程师余波表示:“这些生物廊道的建设,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通过热成像和森林防火监控等技术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到动物在廊道上的活动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了生物廊道的建设,梵净山脚下的印江自治县紫薇镇团龙村等地的护林员们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用双脚丈量着山林间的每一寸土地。护林员柴昌叶感慨地说:“一年四季不管天晴下雨我们都要来巡察这廊道,保持畅通,让野生动物顺利通过。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图片

随着《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梵净山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不仅为梵净山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当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政策的引领下,梵净山脚下的藏酋猴群数量也逐年增加,成为了当地生态保护的又一亮点。

图片
此图来源于梵净山管理局紫薇管理总站

为了降低观猴游客给猴群带来的干扰,同时防止野猴伤人,当地在藏酋猴出没地区搭建了“猴通道”。这些通道不仅为猴群提供了安全的迁徙路径,也为游客提供了观赏猴子的最佳视角,实现了护猴与发展两相宜。这一举措的推出,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进一步推动了梵净山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图片

印江自治县林业局林政资源管理站负责人游云军表示:“尊重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下一步,印江将根据野生动物当前分布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分区施策,增设隔离防护措施,确保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图片

如今,梵净山分布着以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为代表的3100余种野生动物和4700余种植物,是中亚热带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也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印江融媒体记者 王东 田林)



图片
公益视频展播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阙莉淑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