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江,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阵地。该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印江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在党的领导下,印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带头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
印江自治县实验小学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
此外,该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全县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党校干部培训中,使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同时,还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寨、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农历正月十五,印江自治县开展了以“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为主题的非遗民俗巡游展演活动,为印江市民及游客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盛宴。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印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彰显了该县在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市民王顺章感慨地说:“离开印江已经四十多年了,今年回来过年,看到这些熟悉的龙灯、找到了四十年前的记忆。”王顺章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印江人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在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印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近年来,该县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如“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同时,印江自治县还积极将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融会贯通,利用乡土素材开发了多门校本课程,如《自然与人文》《印江新颜》《土家摆手舞》等,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体系,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和传承民族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印江自治县在开展民族工作中,始终将传承红色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该县出台了《印江自治县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完成了对木黄会师纪念馆的修缮,通过打造多条长征历史步道,让游客们在游览中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和民族文化的魅力,这些基地,不仅成为了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在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3月23日,印江文昌公园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晚,一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美家园”为主题的慰问演出在这里精彩上演,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这场慰问演出不仅是一场文艺活动的展示,更是印江自治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


印江中学作为民族团结教育典范,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创新性地运用“五指法则”,通过一系列主题班会、红色研学、思政课等活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更激发了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爱国情怀。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印江中学还积极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历届优秀校友走进校园,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这些互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印江各民族同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学校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在以印江中学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示范带动下,印江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新篇章。印江自治县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印江自治县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发展。
展望未来,印江自治县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相信在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印江自治县的民族团结之花将开得更加绚丽多彩,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