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至11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邛江古镇举办“幸福土家过赶年”活动,。该活动不仅有印江传统民族节目表演,还有印江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非遗窑罐技艺体验展前簇拥着一群小粉丝,省级非遗文化荥家湾窑罐制作技艺传承人刘祖明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蹲在旁边,认真地观摩学习,亲手制作,用自己的双手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爸爸,你看我做的碗,好不好看?在印江邛江古镇参与非遗体验的邹梓祥小朋友开心地望向父亲询问道。
邹梓祥小朋友的窑罐制作完后,他兴高采烈地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窑罐碗,迫不及待地向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我感觉我们做这个碗,是需要很多的经验与技艺的,要慢慢地才能做出来。今天我好开心,感觉在制作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快乐,下次还有来参加。”邹梓祥说道。
刘祖明介绍,窑罐制作是把白鳝泥、高岭粘土碾成细末,经沉淀、跺泥、捏坯,再置于转轮上拉坯成型,又经蔫水、施釉、晒干、入窑煅烧、出窑等,泥巴便成了窑罐。由于窑罐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制作过程中材料环保、安全,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最常选购的品种有60余种:如水缸、酒坛、腌菜罐、扑水罐、盐罐、油罐、茶罐等等。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非遗,也愿意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去。每年印江中学、印江一中都会组织学生到我的窑罐工厂参观学习,通过实践学习中,感受到印江非遗文化的魅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队伍中去,让我们的印江非遗文化,越走越远。”刘祖明说。
“今天我是特意带两个小孩过来,感受我们印江这个土家过“赶年”的这种氛围,让他们体会这种不一样的年味,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今天让他们来印江非遗馆,亲自动手参与制作陶艺,让他们深刻地了解、体会、参与,从内心对我们印江的非遗文化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居民邹书华说。(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润娜 杨文姜 小视频 余润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