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文化旅游篇】走一条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印江文化旅游发展观察


印江,因山而美,因水而灵,因文而雅。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因体验游凸显差异化,吸引八方游客,让人刮目相看!

深思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印江的决策者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市委市政府“一带双核”要义,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突破”之一,走出一条不同于梵净山东线、有别于省内其他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新路。

“梵净山区内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那就“立足梵净山,跳出梵净山”。从观光游到体验游,从粗放发展向深度提速,从季节游到“天天迎客”。在印江,“研学旅行”“背包穿越”“重走长征路”“体验不夜城”“到农民家里体验田园式生活”等等这类个性化体验式旅游,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响应。

走一条差异化发展的新路

——印江文化旅游发展观察

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深入实施“两区一廊”战略,全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梵净山东线、有别于省内其他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新路,促进文化旅游大升温。

以体旅融合为突破,打造体验游“打卡地”

这个中秋小长假,大圣墩景点就迎来了爆棚客流,游客们纷纷来到这里,欣赏“通天门”“一线天”“望夫石”等独特景观,体验好玩有趣的玻璃栈道、高空滑索、彩虹滑道、飞拉达攀岩、悬崖秋千等游乐设施。

书法文化广场

游客吴天祥激动地说:“从山脚上来,目睹了大脚板、顶天立地,经过玻璃栈道、通天门,才登上了最高峰,试与天公试比高。环顾四周,无限风光尽收眼底,非常地满意。”

大圣礅山体远望像一位长发飘逸的妙龄少女,近望如屏,故又名“玉屏山”,山高入云,山上景点众多,是我省100个重点培育景区之一。印江在培育大圣墩旅游景区过程中,大力探索“体旅融合”模式,既保留原始的山地震撼景致,又添加了许多体验项目,成为游客体旅探险的好去处。

大圣墩景区玻璃栈道体验游


“大圣墩景区以体旅一体为重点,现在推出玻璃栈道、玻璃滑道、飞拉达攀岩、彩虹滑道等九个项目,让游客玩得开心,玩得快乐。”该景区玻璃栈道主管任达廷介绍,大圣墩旅游景区建设周期为3年,采取招商引资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先后引进中南置业、重庆鼎安集团、腾龙旅业三家企业入驻景区开发打造。

游客体验木黄镇石板寨的土家婚俗

当前,景区正在加紧建设温泉酒店、土家风情街等工程,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同时,正在推进的城区至大圣墩索道项目,拟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将景区与县城连为一体,上下互动,形成山上体验游,山下休闲为一体的景区。

以主题教育契机,推进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印江县抢抓黔东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规划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实施木黄会师纪念碑、木黄纪念馆、红二、红六军团会师政治部旧址修缮和陈列布展工程,并实施环境整治等,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启动红二、红六军团纪念馆建设。

木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1934年10月24日,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与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在木黄胜利会师,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该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价值,提升陈展水平,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推动红色旅游全面提档升级。

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修缮后的三处革命遗址,前往这里接受红色教育、体验爱国情以及娱乐休闲的人将呈井喷式上升。

“这几天,我们正在抓紧本体修缮和陈展提升。接下来,我们将按照AAAA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标准深入推进建设,让更多游客到印江来体验,感受红军长征精神,寻找红色记忆。”该县文物局局长尹爱民告诉记者。

热闹的邛江古镇

目前,正在修缮从木黄镇丰塘村至五甲村约7公里的红军长征步道,恢复木黄小城镇历史文化街区,还引进投资商拟新建红二、红六军团纪念馆,打造红色旅游体验式小镇。

以县城为核心,努力推进城郊旅游休闲圈

从印江县城出发,约10公里车程便来到了云上居生态农业观光园,只见这里青少年国学研学基地、茶文化馆、野外拓展训练基地、生态别墅、状元茶园、曹状元故居、乡愁馆等应有尽有。

值得一提的是,状元文化乡愁馆以民间故事曹状元为切入点,根据史籍文献、族谱碑记,拾起历史人物,简述印江历代学子在中国科举制度的大背景中,通过科举而取得的功名。

云上居生态农业观光园篝火晚会表演

据悉,云上居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初期,大多数游客都认为它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客栈,事实上他已经形成了集拓展、餐饮、住宿、娱乐、耕读、诗画、乡愁等于一体的旅游业态,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区。同时,云上居采用第三方专业团队来进行专门运作,通过开展体能拓展训练活动、国学研学和生活体验活动、吸引了来自重庆市,湖南省及印江周边等地的成年人及幼儿至高中学校的学生,来到云上居开展开笔礼、拜师礼,体验茶艺文化、国学文化、农耕文化等。

朗溪镇石漠化公园

如果说城郊旅游是一个圈,圈中的核心就是县城。近年来,该县以县城为中心,新建了书法文化广场、博物馆、书法长廊等,挖掘传统文化,巩固提升了合水古法造纸生态博物馆等,传承和推广书法文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功引进“柏联温泉”项目,将在县城打造高端温泉,让游客“来梵净,住‘柏联’”。同时,加大推进大圣墩景区、状元茶景区、朗溪石漠化公园及印江河生态修复等项目,形成城郊休闲旅游圈。

印江县木黄会师地、大圣墩、云上居这样旅游火爆的景点还有很多,像耗资打造的亚盘林、团龙、大园址、甘川、石板寨、凤仪等乡村旅游点,也成了八方游客首选,助推了脱贫“摘帽”。

2016年至2018年,印江县年均接待游客658.3万人次,旅游年均收入53.9亿元,增幅均超过30%。今年元至8月,共接待游客489.06万人次,同比增长34%,旅游收入48.41亿元,同比增长38.1%。

紫薇镇紫薇园景点游人如织

近年来,该县投入巨资,成功打造亚盘林、石板寨、状元茶、凤仪、团龙、大园址、国茶园乡村旅游点或景区,新建博物馆、书法文化广场、书法长廊、邛江古镇等。印江县文旅局局长车文兴说:“近年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打造云上居状元文化、木黄红色文化、梵净山和大圣墩山地文化以及城郊休闲旅游,形成了立体养生旅游业态。”

紫薇镇亚盘林湖上动听的土家山歌

印江素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美称。近年来,印江坚持“县城抓书法文化,打造“书法之乡•养生印江”形象品牌,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奋力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文化旅游内涵,推动文化旅游转型升级。下一步,印江将围绕“书法之乡•养生印江”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以梵净山西国际养生度假区、城郊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印江河漫游山水长廊“两区一廊”战略,按照立体养生为主线,以夜游产品为突破,以招商引资和整合融资为抓手,实施产业培育、公共服务、链条延伸、市场营销和优质服务“1125”思路,走出一条有别于东线,有别于省内外其它区县的旅游发展之路。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