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嬢嬢,高血压药可不能断,记得每天要按时吃药,感觉头晕、心慌,随时给我打电话,过两天我再来看您!”近日,缠溪镇驷马村第一书记张娅,顾不得路途的奔波还未歇脚,第一站就走进独居高龄村民陆智萍家中,熟稔地拉着老人的手,仔细叮嘱着日常健康注意事项。

时间倒回2025年6月,一纸委派通知让县中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张娅迎来人生转折——她脱下穿了多年的白大褂,换上轻便的运动鞋,成了驷马村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村里,“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工作局面,让毫无基层经验的她犯了难:政策如何落地?村民需求在哪?工作该从何切入?面对困惑,张娅选择用“脚”找答案,带着笔记本走遍全村角落,一场覆盖所有农户的大走访,成了她融入乡村的“第一课”。
接下来的一个月,驷马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里,总能看到张娅的身影。她每天清晨6点就背着笔记本出门,沿着蜿蜒的村路挨家走访,遇到下地干活的村民,就蹲在田埂上聊收成;碰到在家的老人,就坐在门槛上听他们讲生活难处。为了不遗漏任何一户,她手绘了一张“驷马村走访地图”,每走访一户就做上标记,还特意标注了“李大爷:独居,糖尿病”“王婶:残疾,需帮办医保”等关键信息。“张书记不像来‘当官’的,倒像来走亲戚的,啥都问得细,记笔记的时候比医生写病历还认真。”村民们渐渐对这个“穿运动鞋的医生书记”放下了戒心。

走访中,张娅发现村里老人占比高,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不少老人因行动不便、意识薄弱,常出现漏服药、误服药的情况。“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正是我能为村民做的事!”她立刻行动,一边联系县中医医院,到村养老服务中心,为村民免费做检查、测指标;一边自费购置档案夹,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台账”,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复查时间,再通过日常走访、电话提醒,把健康关怀送到家门口。

“张书记比自家娃还贴心!”提起张娅,陆智萍总笑得合不拢嘴,“她不光送药、查身体,还常陪我唠家常,我一个人在家再也不孤单了。”健康守护搭建起了信任的桥梁,可张娅深知,要真正走进村民心里,还得靠“走心”的温暖。


中秋前,她在走访中发现,不少独居老人因为子女在外打工,连中秋吃月饼的念头都没有。“过节就得有过节的样子,不能让老人们孤单。”她立刻拿出自己的积蓄,跑到县城的糕点店,挑选了170余份低糖月饼——考虑到老人大多有基础病,特意选了无糖、低糖的款式,还亲手在每个月饼盒上贴了手写的祝福:“李大爷,祝您中秋安康,记得按时吃药”“王婶,天冷了多添件衣服”。

从“医身”到“暖心”,张娅的脚步从未停下。面对村里党建工作,她主动扛起责任,规范“三会一课”流程,组织党员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在一线”活动,带领党员清理村内沟渠、帮困难户抢收庄稼,让党员队伍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服务”;在“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中,她更是冲在前面,挨家挨户讲政策、算“环境账”,发动村民一起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整治污水乱排,如今的驷马村,道路更干净了、庭院更整洁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张书记来了之后,村里变化太大了!”驷马村支书杨启雄提起她满是认可,“她把村民当家人,把村里事当自家事,不管是健康服务、党建工作,还是环境整治,都做得扎实又贴心,有她在,我们村发展更有底气了!”

谈及未来,张娅眼神坚定:“接下来,我计划联合县中医医院,在村里建一个‘健康服务站’,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础诊疗服务;同时,还想带动村里发展特色种植,帮村民拓宽增收路,让驷马村不仅宜居,更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从医院诊室到乡村田野,张娅用医者的严谨和党员的担当,书写着“从医人到暖村人”的为民故事,也让“第一书记”的称号,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愈发鲜亮。(印江融媒体中心 吴思杰 赵超超)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曾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