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吴波: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实干凝聚民心

图片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高寨村,有这样一位基层干部,他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凝聚民心,始终牢记入党誓词,入职初心,将群众冷暖放在心头,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他就是高寨村党总支部书记——吴波。

  


  2021年10月,在外经商多年的吴波在党员群众的期盼中回到家乡。面对村民的信任,他毅然放下生意,高票当选为高寨村党支部书记。“我是党员,也是高寨村的一份子,能为家乡做事是我的责任。”吴波的话质朴却坚定。

  初任支书时,高寨村面临产业单一、青年劳动力外流等困境。吴波深知,乡村振兴需先凝聚人心。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开展“遍访行动”,逐户走访了解需求,从解决独居老人用水难题到协调邻里纠纷,从改善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他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



  10月27日,记者在高寨村89岁独居老人谭其娥家中看到,吴波正仔细询问她生活情况。“水够不够?身体哪里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他反复叮嘱。谭其娥感慨:“支书对我们好得很,像亲人一样贴心!”

  

  4年来,吴波带领村“两委”开展遍访,从上门走访、送老人就医,到农忙秋收、应急保障等事宜,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村民最需要的地方,渐渐成了大家心中的主心骨,也收获了群众的深深信任。


  合水镇高寨村群众吴云华说:“吴波支书对工作踏实,执行政策也非常公平公正,是一个为民办实事好的干部。”



  吴波深知,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仅靠传统种植难以实现增收,经过多方调研,他决定依托高寨村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

  

  2022年,吴波争取到中央财政衔接资金40万元,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试种黑木耳22.5万棒。2023年,吴波乘势而上,引进食用菌企业入驻,扩建木耳种植基地至130余亩,并建成菌棒加工厂,形成“种植—加工”产业链。项目吸纳村民就近就业1万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80余万元。


  65岁的田和平在基地务工,摆棒、采菌已成行家里手,每天收入80元。“老板当天结账,对我们老年人很照顾,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很高兴!”



  四年的付出,换来的是群众的真心认可。“吴支书回村以来,经常带着党员入户走访,了解我们的需求,将党的好政策、好消息,传递给大家,让大家倍感亲切温暖。”高寨村群众吴彩凤说。


  面对赞誉,吴波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群众信任我,我就要把事情干好。”如今,他正谋划怎样把食用菌产业、烤烟、辣椒等产业做大做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人民群众的幸福没有终点,既然已出发,我要继续带着大家往前奔!”吴波坚定地说。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如今的高寨村,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治理有效、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逐年增强。


  2024年,吴波被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表彰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被合水镇党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当年高寨村也被合水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访

吴波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缩影。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地坚守与付出,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在高寨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在村民的每一句诚挚评价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未来。(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玉莲 任光勇)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