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厉害!印江玉米种出 “新花样”,一年能收两季啦
图片
图片

深秋时节,当多数地区的玉米田已褪去绿意,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兴街道大田村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百亩鲜食玉米在山间翻滚着翠绿的波浪,饱满的玉米棒隐匿于青纱帐中,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这季丰收的果实。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打破了传统玉米种植的季节限制,更为当地农民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鲜食玉米
图片


种植户张著武站在自家玉米地里,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尝试二季种植,选的品种是广良甜27号,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他介绍,首季春种于3月进行,6月收获,生长期约90天;第二季采用压茬种植,利用玉米的趋光性,生长周期缩短至80天,较首季减少了10天。尽管是初次尝试,但张著武的几十亩玉米地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每亩种植2500株,亩产达2100余斤,玉米棒单个重量约八两,颗粒饱满紧实。


图片


更令张著武欣喜的是市场反响。随着秋季气温下降,鲜食玉米的保鲜期从一季的4至7天延长至12天左右,有效延长了上市周期。玉米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从初期的每个0.8元至1元,涨至目前的1.4元至1.5元,单价提升了50%。张著武算了一笔账:“二季种植不仅增加了产量,还赶上了市场高价期,效益明显提升。”


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技术员陆向伟深入田间指导时指出,二季鲜食玉米的成功得益于对作物生长特性的精准把握。“玉米的趋光性使其在二季种植中生长更快,而宽膜种植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优化种植效率。”他建议,明年可在首季收获后的7月初前完成二季播种,力争让玉米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上市,抢占市场先机。


图片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更打破了印江“玉米只能种一季”的传统认知。据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广良甜27号等鲜食玉米品种在印江试种后,亩产值突破2000元,较传统玉米种植亩产1000斤、产值1300元增加700元。


今年,印江以“挖掘耕地潜力、提升附加值”为目标,在全县不同海拔区域试点推广鲜食玉米种植,涵盖广良甜27号、金彩糯2020等多个优质品种。通过“良种+良技”的组合拳,鲜食玉米产业迅速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图片


“在海拔700米以下区域探索二季种植,是印江促进单产提升的一次大胆尝试。”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涛表示,试种成功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下一步将加大良种、良技推广力度,带动更多农户参与。


鲜食玉米的兴起,不仅为印江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方向,更让农民看到了“四季有收成、年年有盼头”的希望。在大田村,村民们背着背篓忙碌的身影,成为秋日里最美的风景线。张著武感慨:“以前种传统玉米,一年就忙一季;现在种两季,收入翻番,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图片


如今,印江的鲜食玉米正以“营养美味、绿色健康”的形象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连接田间与餐桌的“黄金产业”。随着二季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产业链的延伸,这片土地上的“绿色经济”必将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公益助农


     联系人:张著武

     联系电话:13885617755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