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社会写真
十一载初心如磐:王敏用双手“焊”动未来
图片


“俄罗斯有4800张订单,28号要交货;国内有4万张订单,要优先排产。”9月11日,第一缕阳光洒进贵州富鼎橡塑有限公司车间,王敏已坐在办公电脑前,专注核对当天生产计划。屏幕上数据密密麻麻、不断滚动,她时而快速敲击键盘,时而在笔记本上做标记。这是王敏入职富鼎橡塑的第十一个年头,从公司初创时的第一个员工,到如今的省劳模,她用汗水书写了一段非凡的成长历程。



图片


“从安装设备到后勤杂务,我什么都干,第一个月工资1600元。”回忆2014年3月初入公司的情景,王敏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当时还是农村家庭主妇的她,抱着“伸手要钱不甘心”的想法,成了这家初创企业的第一个员工。


作为元老级员工,她亲历了公司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最早公司只有我一个人,现在有80多个工人。每个岗位我都待过一年多,裁断、印花、锁边、包装,后来还做办公室跟单、业务对接……”正是这样全方位的历练,让她成为公司最懂生产的管理者。


图片


成品车间是富鼎橡塑的主力生产部门,任务重、交期紧是常态。为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王敏常常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她做事踏实,从不推诿。有她在,再急的订单我们都敢接。”同事们提起王敏,连连称赞。


据了解,2023年公司研发新产品碳纤维鼠标垫,王敏主动请缨,承担从裁断到包装的全流程试产任务。那段时间,她几乎以厂为家,反复调试设备、优化工序,最终产品获客户高度认可,订单量骤增。回忆那段日子,王敏笑着说:“虽然累,但看到新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一切付出都值了。”在她的带动下,车间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1800余万元的营业收入目标。


图片


图片


在各个生产车间,总能看到王敏的身影。她如往常一样在锁边组仔细检查销往俄罗斯的订单产品。“锁边针距要严格控制,线量要均匀,这些细节决定产品质量。”她一边测量一边对工人说。令人惊讶的是,她虽忙于管理事务,仍能保持相当产量,一些工序的作业效率甚至超过专职员工。“我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只读了一年。”王敏坦言,“办公室的电脑操作、表格制作都是后来一点点自学的。”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她从普通农妇成长为精通全流程的生产管理者。


图片


锁边组员工杨丽芳说起王敏,语气中充满感激:“我来公司七年多,从裁断组到锁边组都是敏姐手把手教的。她总是笑呵呵的,特别有耐心。”在她看来,王敏不仅是技术导师,更是精神支柱,“有时候我一个月能拿到近万元工资,这都离不开敏姐的传授。”


今年,王敏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面对荣誉,她很平静:“公司就像自己的家,我是这个家的一份子,不管干什么都想尽心尽力做到最好。”在王敏看来,光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设备操作、质量管理等知识,并积极参与公司培训。近年来,她带出的十余人徒弟已成为车间里的技术骨干。


图片


“成绩属于过去,重任还在前头。”王敏说:“公司发展越快,对员工的要求就越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王敏还在车间检查产品质量。她测量尺寸、核对样品、督促进度,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总经理助理李建萍深有感触地说:“王敏的影响力是无声的。她不用说什么大道理,就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爱岗敬业。有她在,车间的风气就特别正,大家都比着干、抢着干。她最大的优点就是靠谱。无论多难、多急的任务交给她,她从不讲条件,总能想办法完成。”


“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会把最大的劲使出来。”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这位省劳模最真实的写照。十一年如一日的坚守,让王敏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技术过硬的生产管理者,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平凡岗位同样能绽放精彩人生。(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红艳 杨文姜)

图片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泽琴 编辑:曾君子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