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里漂流河道水声喧腾,满载游客的橡皮艇陆续靠岸。人群涌向休息点,一阵阵诱人的香气早已在此等候 —— 烤肠在铁板上滋滋作响,炸洋芋翻滚着金黄的波浪,晶莹的凉粉与油润的凉面整齐排列。这人间烟火气的中心,是村民冉大姐和她那方寸之间却生意红火的小吃摊。
“烤肠好了!凉面加辣不加?” 冉大姐的招呼声清脆利落,手上动作不停。她的摊位上,烤肠油亮焦香,炸洋芋撒着喷香的辣椒面与花椒粉,凉粉浸润在红油调料里,凉面则根根分明。这些看似寻常的街头小吃,却成了漂流游客心中最熨帖的能量补给。漂流季里,冉大姐的摊位前总是围满刚上岸、饥肠辘辘的游客。

“天蒙蒙亮就得起来备料。” 冉大姐用围裙擦了擦沾着油星的手,笑容朴实而满足,“土豆要削皮切块泡水,凉粉得提前凝结好,面条煮过要拌油防粘…… 样样都得新鲜。” 这份辛劳在她看来无比值得 —— 在漂流最旺的时节,仅靠这个小小的中途摊点,她平均每天能有 200 到 300 元的纯收入。“守着家门口,比光指望地里强不少。”
冉大姐的这份收入,正是桃花里漂流经济带动效应的一个生动缩影。景区负责人介绍,像冉大姐这样在漂流中途和终点经营小吃摊的村民有数十户。他们提供的本地风味小吃,不仅解决了游客中途休憩时的实际需求,更成了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 “金钥匙”。
“漂得浑身是水,爬上岸闻到这香味,肚子叫得比水声还响!” 刚经历一段激流冲浪的游客李先生,捧着一碗淋满红油的凉粉,吃得额头冒汗却一脸畅快。对无数游客而言,中途这一碗朴素的凉粉、一根油亮的烤肠或一份滚烫的炸洋芋,不仅迅速补充了体力,更意外地成了旅途中最具烟火气的独特记忆 —— 漂流的清凉刺激与舌尖上的热辣咸香,交织成一段踏实的满足感。
漂流激荡的是山水之乐,中途升腾的是温暖人间烟火。当烤肠的焦香与炸洋芋的辛香弥漫在桃花里河畔,冉大姐们手上忙碌的,早已不只是一份生计。那油锅里翻滚的热浪,悄然链接着绿水青山与百姓饭碗 —— 游客在山水间卸下疲惫,村民于家门口稳稳增收。漂流经济这条奔涌的河,正载着两岸共同的期盼与生活的热气,流向更丰饶的远方。(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思杰 邹雪庆)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泽琴 编辑: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