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党建引领“强双基”乡村治理增质效
来源:今印江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7-17 15:33
浏览量:478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以 “黔进先锋・贵在行动” 为总载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基层基础 “强双基”,通过明责减负为基层松绑、赋能增效促治理升级,在强村富民、队伍锤炼、机制创新上持续发力,让乡村产业有活力、治理有能力、干部有动力,绘就出党建引领下基层善治与民生提质的鲜活画卷。 盛夏时节,罗场乡两河村热闹非凡。山上200亩黄花竞相绽放,山腰300亩中药材与300亩藠头长势喜人,山底60万尾鲟鱼养殖基地生机盎然,这些都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 “金疙瘩”。 “以前村里没产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守着几亩薄田。现在好了,村里发展起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村民梅静笑容满面地说。 近年来,两河村在党建引领下,采用“村集体经济+大户+贫困户” 的模式发展产业,目前村民人均收入超1.8万元。 印江自治县以“强村富民” 行动为引领,围绕 “两强两富” 目标,开展 “七个提升行动”,大力拓展强村富民公司、工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走进合水镇兴旺村,嫩绿的秧苗茁壮成长。近年来,在村“两委” 的带领下,兴旺村采取 “公司+村集体经济+菇农+群众” 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稻耳轮作产业。200亩的食用菌基、15个育苗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间地头,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增收渠道。流转土地有租金、参与务工有薪金、入股分红有股金,群众的收入结构得到极大优化。 在产业的带动下,兴旺村的传统农民正逐步转变为现代农民。村里农机具使用率达100%,全村专业菇农有10余户,数量居全镇之首,农业生产型技术人才达23人。 “我县按照人岗相适原则,选派了106名青年人才和51名协办顾问到基层一线,协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有效推动3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45万元以上或经营性收益达20万元以上。” 县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人田锟介绍道。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印江自治县认真贯彻“百千万” 工程,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强大动力。
跟岗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23年至2024年,印江选派21名优秀村干部赴省外东莞、省内跨市、市内跨县跟岗学习锻炼,提升其乡村发展、建设、治理能力。 龙津街道大石村党支部书记石黔闽2024年6月到东莞跟岗2个月后感慨道:“通过跟岗学习,我对村级产业发展助推集体经济增收有了更多思考,对村级治理有了更新方法,也进一步明确了群众积极参与的重要性。这开拓了我的眼界,改变和提升了我的观念,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思路、新动力。”大石村支书石黔闽在东莞跟岗学习时了解当地农特产品市场(左二 )
依托市县乡党校,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轮训、乡镇兜底培训等方式,印江每年对村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2024年开办30余班次、培训25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党建知识、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有效提升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方面,印江积极创新、大胆实践,通过创新“职级” 管理,激发村三职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2022年,印江将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县委组织部出台《印江自治县探索推行村(居)“三职” 干部职级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新寨镇、缠溪镇为试点,在村级干部中推行 “实绩考核、评级定薪、分类管理”,强化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逐步完善村(居)干部考核考评体系,梯次性增加工资待遇,拓展晋升空间,全面激发村级干部的履职动能。《实施方案》明确了村(居)干部的职级待遇、职级设置、初始职级确定、职级升降条件、晋升程序和审批等内容,按“德、能、勤、绩、廉” 综合表现决定职级晋升或降低。这种动态管理打破了按任职年限晋升、论资排辈晋升的桎梏。通过健全职级晋升、培养锻炼机制和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愿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级干部队伍。 “目前,我镇村(居)‘三职’干部的干事热情普遍提高,正从‘要我怎么干’向‘我要怎么干’转变。” 缠溪镇党委副书记龙江为介绍。经过两年多的试点,精细化、科学性地实施村(居)“三职” 干部职级管理,切实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目前,2个试点乡镇130名村干部科学确定职级等次,经综合考核,68人晋升职级。2024年底,“三职” 干部管理办法在全县363个行政村(居)全面施行。(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玉莲)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