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以“文”铸魂 以“赛”促旅!印江文旅融合正蓬勃发展


梵净山上,游人如织……

梵净山下,农家乐、民宿生意火爆……

近郊游、采摘游,接踵摩肩…… 

巍巍梵净山下、悠悠邛江河畔,“旅游+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热潮在印江自治县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澎湃涌动,散发着奋进的气息。





以赛聚“友” 提高旅游知名度


三二一,开跑……

今年5月,“梵净西游记·印江有好戏”2025年第一届梵净山西线“登山见未来”在印江自治县紫薇镇举行。

来自五湖四海的1500余名选手在茂密的森林里,弯曲的赛道上激情奔跑,绿水青山间,一幅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画卷在梵净山西麓豁然展开。


 以2小时35分44秒获得长征组冠军的赵虎感慨:“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赛道设在5A级景区,景点较多、风景优美,不虚此行。”

 “这是个美丽的地方,参加这次登高赛,更像是一场完美旅行。”来自巴西的参赛选手斯科特•鲍曼说。

此次登高赛,团龙、大园址、豆凑林等村民宿、农家乐生意火爆,该县的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也“齐聚”梵净山下,为游客、选手提供了一场舌尖“之旅”和购物体验。


“活动期间,旅游收入突破100万元。”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印江秉持着“以赛促健、以赛促文、以赛促旅、以赛促产、以赛促销”的理念,举办(承办)了全国“梵净山杯”气排球邀请赛;2023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暨环梵净山公路自行车赛(木黄站);2024铜仁市职工群众羽毛球赛;武陵山片区第六届门球联谊赛等多项体育赛事,为印江文旅体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以文会“友” 让文化赋予旅游内涵

钱杆魂、高台狮子灯、方言小品、情景歌舞……村村参与,从“看热闹”到“唱主角”。在印江文昌广场,每月两次精彩的打擂之战人海如潮。


洋溪表演群众卢方猛乐呵呵地说:“我不仅是‘村戏’的参与者,也是‘村戏’的忠实粉丝,‘抛梁’这个节目中的木房就是我亲自做的,这个舞台让我们群众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也让更多人看见印江的精彩。”

通过政府搭台、村民唱戏,创新“村戏”PK大擂台,搭建起“村级排练、乡镇组队、县城展演”的三级联动体系,各乡镇纷纷组队比拼,实现“老戏”新唱,以创新形式传承发展本地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更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在印江,马马灯、傩戏、金钱杆、花灯等丰富民间民俗及非遗文化,为“村戏”火出圈提供了十足文化底蕴。

据统计,“村戏”目前已举办了9期,全网发布10000+条短视频,播放量7.1亿,话题浏览量5.8亿,现场参与10万人次以上。

“今年3月以来,通过‘村戏’平台,不仅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还大大提升了品牌名气。”红色木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江涛介绍,通过白酒联动促销活动,以及在每期“村戏”现场的村货集市,创新推动商文旅深度融合,逐渐形成“看村戏、品美酒、享民俗”沉浸式消费体验空间。该公司的红色木黄酒、梵台酒、将军令等产品,成功借助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走俏市场。


以“村戏”赛事为纽带,整合非遗展演、节庆消费,村货集市、电商经济等业态,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纵深推进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

据统计,贵州“村戏”举办期间,该县批发零售业增速32.8%,餐饮业增速27.1%,住宿业增速15%。

同时,印江自治县积极推进文化场馆和文化项目建设,加快书法文化产业园、观音沟民族文化产业园、非遗文化体验园、傩文化展示馆“三园一馆”的建设进度,建成非遗体验馆,观音沟非遗文化产业园,对合水兴旺生态博物馆进行提级改造,推进团龙传统村落等项目,在景点开发的同时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



以”舒适”留友 打造旅游向往地

 初夏,从印江自治县城出发,沿着G352国道一路向东,宽阔的油路在翠色欲滴的群山之间延伸。朗溪镇石漠化公园;合水镇蔡伦古法造纸博物馆;木黄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馆、纪念碑、会师柏;紫薇镇的千年紫薇树以及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团龙村等等,这些景点分布在梵净山西线,近郊游、采摘游、文化游、红色游、康养游,可谓是串珠成链、步步皆景。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围绕“国发2号文件”精神,立足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在紫薇集镇谋划了集温泉酒店、高端民宿、商业、疗休养于一体的“梵净山西线梵心疗愈产业旅游度假区”,给更多游客提供旅游、康养体验。

古色古香的吊脚楼、灵秀的小桥、石砌小道、各色油纸伞,长桌宴、打糍粑、篝火晚会,梵净山西线,一年四季,美如诗画。


“目之所及全是风景,住在民宿里,清晨在鸟语中醒来。推窗,清新的空气会和你撞个满怀,品尝土家美食后,晒着暖暖的秋阳,畅游景点,晚上众人围起篝火,跳一场酣畅淋漓的土家摆手舞,别提有多惬意了。”上海游客黄霞说。

为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印江还开发了一系列乡村旅游基地。打造了近郊游、采摘游、生态游精品线路,深受市民、游客青睐。“位于城郊的大圣墩·映美湖景区,2024接待游客23万人余次,旅游收入471万元。”大圣墩·映美湖景区总经理袁玉介绍。


目前,印江已成功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点90余个,2023年新增市级重点乡村旅游村镇4个。

 在提升游客体验方面,印江也下足功夫。在重要节假日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同时不断提升公路通行服务能力,开通县城至梵净山西大门的交通换乘“零距离”接驳车服务,以及梵净山东西线客运专线,有效解决了交通难题,让游客的旅行更加便捷、舒适。

“印江是一个来了不想走,去了还想来的地方。”上海游客陈亮说。

“这里的群众真的很热情,主动帮我们带路,讲解这里的民族风情,真的不虚此行。”来自重庆的游客徐凤参加完登高赛感慨地说。


印江自治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梵净山西线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文化,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推动文、体旅和康旅融合发展。(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玉莲)


(部分图片来源于“印江印象·梵净西游记”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图片


图片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