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印江印象 | 夏日限定!印江“神仙豆腐”让你感受舌尖上的清凉


点击视频观看




立夏过后,气温逐渐攀升,人们纷纷寻找消暑良方。在印江自治县,一道名为"神仙豆腐"的地方特色美食正悄然走红,成为当地人夏季消暑的必备佳品。这道源自大自然的绿色美食,不仅带来舌尖上的清凉,更承载着数百年的文化传承。




印江自治县新寨镇板山村,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在这片云雾缭绕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名为神仙树(学名斑鸠占)的野生植物,每年五月,正是采摘其嫩叶制作神仙豆腐的最佳时节。

65岁的板山村村民罗运凤,是制作神仙豆腐的行家里手。从15岁起,她就跟随长辈学习这门手艺。罗运凤对神仙豆腐的制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精湛的技艺,她知道何时采摘的叶子最为鲜嫩,何时下锅焯水最能保留叶子的清香。


“神仙豆腐要立夏之后才能做,叶子要采嫩的,做来又香又好看。”罗运凤一边忙碌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向记者介绍道。她熟练地将摘选出来的嫩叶,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中进行清洗,去除叶面的杂质,沥干水后,将叶子带回家中,准备开始下一步的制作。

起锅烧水,待锅中水温升至80度左右,罗运凤将鲜叶迅速下锅进行焯水。她说:“叶子嫩,水烧到七八十度就行,煮久了叶子就烂了,也就是放热水里滚一下就捞起来,这样做出来的神仙豆腐特别好。”快速焯过水的鲜叶迅速浸入冷水中冷却清洗,两三轮清洗后,盆中水清捞出叶子沥水。

接下来,是制作神仙豆腐的关键步骤之一——烧制柏香灰。柏树灰通常用干柏树壳和鲜柏树叶混合焚烧成灰,筛网过滤粗颗粒后加入清水做成灰水沉淀备用。罗运凤说:“这个神仙豆腐必须要用柏树灰,柏树灰做来的豆腐是发亮的,其他灰做来的豆腐是发黑的,颜色不好看。”


一切准备就绪后,罗运凤将完全冷却的神仙叶倒入盆中,加入适量水进行反复揉搓。她的双手仿佛有魔力一般,将叶中的汁水完全揉搓出来。用细网纱布过滤出残渣后,就得到了一盆泛着绿光的神仙豆腐汁。此时,端来沉淀好的灰水,制作神仙豆腐的关键一环——下“灰水”开始了。

“做神仙豆腐下灰是关键,一边下灰一边观察它的变化,下多了不行,下少了也不行,要下合适。这样豆腐做出来产量好、颜色好看,味道又好。”罗运凤一边小心翼翼地往盆中加“灰水”,一边仔细地观察着汁水的变化。



待汁水与“灰水”充分搅拌混合后,盆中原本稀薄如水的汤汁逐渐变稠开始凝固。经过四到六个小时的完全静置,神仙豆腐终于大功告成。新鲜的神仙豆腐翠绿如玉,晶莹剔透,像一件艺术品般令人赏心悦目。

盛夏时节,一碗清凉的神仙豆腐端上桌,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更让人胃口大开。轻轻咬上一口,Q弹滑嫩的口感瞬间在舌尖绽放,清新的叶香与独特的柏香交织在一起,带来一丝丝凉意,仿佛将整个夏天的炎热都驱散开来。




神仙豆腐不仅口感独特,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等功效。在炎热的夏季里,一碗神仙豆腐不仅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更是一份来自大自然的清凉礼物。

相传,神仙豆腐是明嘉靖年间九皇娘在九皇洞闭关修炼时的一种食物,因有一年印江闹特大饥荒,有一土家人拜求九皇娘,学得制法,传承而得名。有口碑云:“斑鸠叶,做豆腐,神仙指点是享受”,赋予更多的内涵、意义和神秘色彩。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神仙豆腐也逐渐走出大山,成为印江自治县的一张特色名片。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这一口来自大自然的清凉与美味。然而,对于罗运凤这样的老手艺人来说,神仙豆腐不仅仅是一门手艺、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小视频|田林) 


图片


图片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敏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