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印江:劳动密集型产业助力妇女就业增收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通过大力发展食用菌、茶产业,并积极引进制衣、制鞋等小微企业,为当地妇女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实现了家庭增收与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印江地处武陵山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当地妇女就业难问题一直较为突出。为改变这一现状,当地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妇女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食用菌产业是印江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气候适宜、资源丰富,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为此,该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引导,大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今年,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2.2亿棒,主要品种包括黑木耳、平菇、灵芝等。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增长,更为妇女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朗溪镇河西村智慧农场,妇女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她们通过参与黑木耳与鲜食玉米的交替种植、采摘、晾晒等环节,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

“153亩黑木耳。一年仅人工工资就要支付50多万元。”据农场主陈艳介绍,基地务工的村民,妇女占比达到96%。


茶产业同样是印江自治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该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为进一步提升茶产业的发展水平,当地政府加大投入,优化茶叶品种结构,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6.5万亩,形成了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茶园里,妇女们采摘茶叶;在茶叶加工车间,参与茶叶的炒制、包装等环节。茶产业的发展不仅传承了当地的茶文化,更为妇女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来源。



除了食用菌和茶产业,印江还积极引进制衣、制鞋等小微企业,进一步拓宽妇女就业渠道。这些小微企业通常具有劳动密集、技术门槛低的特点,非常适合妇女就业。

在印江兴民社区就业创业“孵化园”内,妇女们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进行鞋面打版、剪切、缝合等工作。她们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兼顾家庭,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随着二期工程的竣工,孵化园入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达到9家。”据印江生态移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灿介绍,目前9家企业,可解决当地800妇女就业问题。

此外,印江还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一批扶贫微工厂入驻刀坝等集镇开发区。这些微工厂主要从事藤编、刺绣等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同样为妇女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藤编加工厂内,妇女们用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一个个精美的藤椅坐垫、靠背等家居用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在当地市场上深受欢迎,还远销国内外,为妇女们带来可观的收入。


为了进一步提升妇女就业质量,印江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该县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针对妇女特点和需求,开展家政、缝纫、茶艺、电子商务等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妇女们不仅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还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该县还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妇女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她们更好地实现就业。

在政府的引导下,印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妇女就业提供有力保障。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妇女的收入,还提升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许多妇女通过参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活动,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继续坚持就业优先,印江将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印江自治县就业局局长谭亚琴表示,未来该县还将持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妇女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就业服务。

此外,印江正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手工业”等新模式,鼓励和支持妇女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在政府的推动下,一些妇女已经成功转型为电商创业者,她们通过网络平台将印江的优质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不仅个人收入大幅增加,也带动了周边妇女的就业和创业热情。同时,印江还定期举办女企业家就业创业交流会,分享成功经验,激发更多妇女的参与。(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邹雪庆 王东)



图片

公益视频展播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