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国内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 印江:加强文化建设 培育文明新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打造文化品牌等举措,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图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村“根”与“魂”


印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傩戏、花灯、土家摆手舞等。为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印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普查、记录、整理等工作,建立健全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并对濒危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积极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举办培训班、师徒传承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非遗技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印江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将非遗项目融入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例如,在梵净山景区,游客可以观看傩戏、土家摆手舞等,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此外,印江还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旅游商品,如土家刺绣、木雕、竹编等,深受游客喜爱。


       罗来红摄



培育文明乡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印江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印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同时,通过举办道德讲堂、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在推进移风易俗方面,印江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的治理。通过宣传引导和典型示范,广大群众逐渐转变观念,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成为新风尚。此外,印江还积极倡导文明祭祀、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文明行为,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开展志愿服务方面,印江组建了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通过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等方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营造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图片
图片

打造文化品牌,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为提升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印江积极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一方面,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印江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如乡当好耍、土家过赶年、木黄会师文艺晚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升了印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张玉莲摄


      另一方面,培育文化产业品牌。印江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例如,印江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书法之乡”。近年来,印江通过举办书法展览、书法培训等活动,推动书法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的印江,乡村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在文化的滋养下,印江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光勇 图 | 王治洪)


部分图片来源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图片

公益视频展播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张敏  编审张敏 编辑:阙莉淑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