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抓产业 抓项目 抓招商 | 印江:“药蔬” 轮作 黄精变“黄金”






点击视频观看





三月的印江自治县刀坝镇玉岩村,山间梯田层层叠叠,云雾缭绕之中,4000余亩黄精迎来丰收季节。40余名群众正忙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的欢声笑语在山间云雾中回荡,共同见证着这片黄精地带来的财富与希望。这一壮观的采收场景,正是印江自治县实施“药蔬轮作”模式,将黄精变为“黄金”,促进农民增收的真实写照。



今年78岁玉岩村村民杨胜安便是其中的受益者。自2017年玉岩村开始种植黄精以来,他便和乡亲们一起,上山参与黄精的管理和采挖工作。通过这份工作,他们不仅获得了劳务工资,补充家庭的日常开支,也为晚年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

“农忙时,我们在山下搞生产,农闲时,上山来管护黄精,赚点零用钱。我在这儿干了七八年了。”杨大爷的话语中充满了满足和喜悦。





黄精,这种中药材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成为了印江自治县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玉龙山上种植的黄精品种名为“贵多花1号”,这种黄精特别适合生长在高海拔、多云雾的地区。从种植到采收,一般需要五年以上才能采收。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土壤容易板结,部分黄精在土里还会产生霉菌,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印江采取了“药蔬轮作”。



“到了采收阶段,少部分黄精会腐烂产生霉菌,通过轮种蔬菜,可以起到灭菌和改善土壤成分的作用。”负责承包种植的和自然公司负责人曾庆永说,蔬菜当年可以取得收益,回笼部分土地租金,提升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

所谓“药蔬轮作”,就是在黄精采收后,当年立即种植辣椒、红薯等短期作物或蔬菜。蔬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可以在短期内为农民带来收益,同时蔬菜的根系和落叶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黄精的生长创造更好的环境。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既保证了黄精的品质和产量,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种植户收入。





2022年,玉龙山上的黄精迎来了首次采收。虽然当时的产量并不算高,但已经让种植户们看到了希望。到了2024年,黄精的亩产量开始达到峰值。曾庆永告诉记者:“去年的黄精是每公斤19元左右,今年的价格虽然下跌到了17元左右每公斤,但是我们的亩产量上升了,每亩的纯利润能够达到3万元左右。”这样的收益,对于当地的种植户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据了解,印江自治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大县。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中药材列入全县主导产业,组建了中药材专班,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出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医药发展条例》,规范和支持产业发展。



“按照以短养长、以中保长、长短兼顾的发展思路,我县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据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明旺介绍,2024年印江黄精产量达到了2600吨,今年围绕“三抓”工作(即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计划拿出500万元资金提供种苗补助,新增黄精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力争黄精产量3000吨以上。



截止目前,印江中药材面积稳定在12万亩,涉及17个乡镇(街道)55个村,主要种植的品种有黄精、博落回、五倍子、菊花、灵芝、山银花、茯苓、黄柏、天麻、罗汉果、瓜蒌、前胡等25种。(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小视频|田林)


图片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