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坨,村寨名,隶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是印江南部一个特殊而古老的自然苗寨。由于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分布于湄坨、格板桥、龙家曹、苦荞沟、对木坪等五个居住点,形若一个五角星图案,聚而不散,一呼百应,不分不离,抱团自卫,彼此无界而争,是一村一组团结紧密的村寨。寨中居住着田、饶、敖、杨、周、李、陈等19个姓氏,分别定居在5个点上。
寨子上的土著苗族为罗、吴、杨、石、龙姓之后裔,传说在明初赶苗拓业时,有几对男女苗族青年,从缠溪方向被追赶而来,一路披荆斩棘来到这个荒芜人迹的地方,正好是吴姓和罗姓兄妹四人,为了生存,吴家两兄妹和罗家兄妹商定好,各占一个地方,见到清剿军就互相通知,以布谷鸟叫声为信号。一个深秋时分,清剿军突然从缠溪方向过来,罗姓兄妹正在老林里捡蘑菇,立即学布谷鸟鸣叫,队伍里有个懂鸟语的人,立即报告长官,这里有“九妖九怪”(当时把九姓苗称九妖九怪),立即展开搜剿行动。就在这时,梵净山金顶方向出现几朵彩云,迅速飞驰而来,彩云之中出现一尊大佛菩萨,眼看就重重地坠落在地上,不见踪影。清剿军被吓得魂飞魄散,很快撤离。他们认为是菩萨吓跑了清剿军,这是菩萨在保佑他们,于是吴罗兄妹四人商定,就在降落菩萨的地方住了下来。定居以后,吴氏妹子嫁给罗氏哥哥,罗氏妹子嫁给吴氏哥哥,成了这里第一对调换亲,这个无名之地总应该有个名字才对,罗吴四人一商议,大伙一拍即合,叫“阿弥陀”(后来有人又把头个字颠倒转来叫“弥陀阿”),久而久之将尾音省去,迄今也称“弥陀”即“阿弥陀怫”之意,现今人们将其写成“湄坨”。改革开放时期,湄坨以寨建村,村下没有分小组,因此湄坨村是印江自治县唯一一个无组村。
注:摘自《铜仁地名故事》
(一聚落集第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