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漫步印江县城,微风吹拂,花香四溢,处处都能感受到小县城的“松弛感”。而随处可见的“您先请”“谢谢”等文明话语,让人倍感亲切。文明之花绽放,城市活力四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
增“颜值”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清晨,邛江河畔,熙熙攘攘。跑步健身、练太极拳、跳舞......印江自治县县城东郊河滨公园,锻炼身体的市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每天邀着三两好姐妹一起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心情也变得舒畅。”何女士笑道。
蜿蜒曲折的步道,绿意盎然的林木花草,推窗见美景,让家住东城一号的何女士多了休闲好去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023年,印江以现有休闲步道为基础,规划建设层次结构明确的健康休闲步道,打造绿色健康环绕城市的生态健身休闲网。“在健身休闲步道改建中,采用EPDM塑料铺地1928平方米,沥青铺装4650平方米,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5603平方米,花岗岩铺装1102平方米,健身阶梯130米,绿化修复面积18960平方米,并投放了自动售卖机、景观座椅、自动充电器等设施,更加便民利民。”印江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陈海锋介绍。
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以开展“四整治”“四提升”行动为抓手,印江按照建设“精致、特色、宜居”城市的总体要求,对县城公园、广场、小区及印江河两岸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完善县城服务功能。
今年,印江还将利用六小附近的一处三角空地,打造一处“小而美”的“口袋公园”。
据了解,六小有学生约2000人,周边自建房居民约6500人,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区域,在半径 500 米的范围内无一处公共绿化活动场地。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该县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精心设计了“口袋公园”。项目建成后,将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及城市形象。
激活力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这片区域多是自建房,各家各户各自设计建造,地下管道不统一,雨污混流、管道堵塞、破损等问题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近日,居住在印江紫薇路片区十多年的冯兴容喜笑颜开。原来,该片区开始实施管网改造,将有效整治片区的污水、化粪池等,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眼下,印江县城各管网改造工程如火如荼,挖掘机、破碎机等轮番上阵,已持续“作战”近一个月。据了解,此次管网项目更新,主要是改造城区雨水、污水、消防、管综、弱电等工程,涵盖县城茶城至中心广场片区、柏香林片区、紫薇路片区4个项目,总投资3600余万元。
城市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对向往。城市建设,“面子”关乎城市的颜值,而“里子”则在于城市的品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创好“面子”,建好“里子”,扮靓城市的同时,扎实推进地下管网改造提升,持续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彻底解决困扰群众的排污堵塞、雨天行路难等问题,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高质高效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走深走实。
“管网项目建成后,有效完善了城市地下管网功能,县城的燃气、排水、给水等方面将得到全方位提升,改善片区的环境也将发生向好变化。”印江自治县住建局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陈海锋说。
讲政策 加强群众“三感”
傍晚,落日余晖洒在印江自治县中兴街道魏家村,寨子里人声鼎沸。“各位父老乡亲,今天把大家召集在这里开院坝会,主要是向大家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对近期抗旱防灾等安全知识进行宣传,也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第一书记吴青青说明缘由。
院坝会开始,街道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纷纷化身“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文明创建、耕地保护、防电信诈骗、安全生产、农作物管护等进行宣讲,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学政策、唠家常、提建议,推动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种群众会好啊,把我们不清楚的政策都解释给我们听。”村民魏厚兵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兴街道以“六进村”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移风易俗,切实解决了不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兴街道“六进村”活动是印江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根据省、市关于文明创建工作部署,结合县情实际,紧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点,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积极营造文明城市创建的浓厚氛围,助力文明之花在印江大地绚丽绽放。
文明创建是一次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为给居民创造更美好、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印江自治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凝心聚力建设美丽家园,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点缀最美印江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蔡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