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图寺位于木黄镇东北部,隶属于铜仁市印江县木黄镇坪洞口村坨里组,该村民组现有村民约120人左右。长久以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山高险峻,交通成了阻碍外界了解这一地方的主要障碍。这也极大保留了其传统的自然生活生态。
芩图寺一带民风纯正,自然生态良好,时常还伴着村民真切动听的山歌回荡在山间。村子里的群众更是热情淳朴,友好善良。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几年前进入村庄的路也修通,路面硬化也即将完工,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芩图寺还有梵净山的第二故乡之称。传说,天上的神仙起初是把“梵净山”选“建”在这里的,因此这里现在也有着金顶、太子石、睡佛等等景观。不仅如此,这里还有着梵净山的奇、险、峻、秀。
芩图寺同时也是印江县与松桃县的分水岭,芩图寺山脚就是松桃冷水溪镇著名的山阳大峡谷,金顶与峡谷落差数千米,如遇雨雾天气整个芩图寺与山阳大峡谷一带景致更是壮美如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目前通往芩图寺公路需从坪洞口村后公路绕经乌罗镇岩口村进入木黄坪硐口村坨里组“芩图寺”。
三阳大峡谷地处联合国自然和生物保护区——梵净山的东麓,属喀嘶特地貌,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产物,境内群山起伏,纵横交错,山青水秀,山崖陡峭,景色迷人。自然景观有石笋峰、大鱼泉、轿子顶、椅子山、老鹰嘴、仙人桥、飞岩湾、大湾洞等多达六十余处,集“神、雄、奇、险、隽、美”等于一体,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三阳大峡谷地处黔、渝的松桃、印江、秀山三县交界处,其秀印公路穿境而过,石梁至木材溪公路,秀山隘口至三阳公路,冷水至分水岭公路,桐子坪至三阳公路,石门坎至平洞口公路等形成了三阳大峡谷的交通网络,距S340省道冷水石门处仅有3公里,距松桃县城70公里、印江县城42公里、秀山县城45公里、梵净山景区大门65公里,是梵净山去张家界的最佳途径,是二者连接线上的一个尚待开发的旅游胜地。
由于三阳与重庆毗邻,自古就受巴蜀文化影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巴黔交汇文化——三阳文化,传承至今的迎逢4、9日三阳边边集贸市场,是巴黔文化交流汇集场所,由此产生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阳、陶家的沙龙和木材狮子灯就响誉周边毗邻县市。
走进三阳溪,你就会立刻被其浓绿的自然生态和欢跳的溪水所陶醉。这里山峰林立、险峻神奇,岩壁峰峦间绕着朵朵白云,似仙女青纱撒向其间,形成绚丽多姿、变化万千的云海。当笔者由鞍子山经望乡亭、骆驼峰下到谷底时,风光旖旎的峡谷正升起浓浓雾气,一时居然辨不清东南西北,只有脚下一湾溪水向我们指明了探寻的方位……
沿溪而上,踏着蜿蜒崎岖的小道,忽左忽右,弯弯曲曲,绕开谷中溪水,穿行在峡谷绝壁之间。不一会,我们来到一处名曰石笋峰的谷底,抬头望去,石笋兀立,群山青翠。走到近处,刀削斧劈、直插云天。环绕四周,层林尽染,缠树藤萝,盘根错节,有的龙盘虎踞,有的高大参天,真是奇态异状,尽现眼前。
大湾洞,地处三阳溪两叉河公路左侧约100米处的山腰上,沿途杂草丛生,坡陡难行,加之地湿易滑,攀登及为艰难,稍不留神,不是被锋利的芭茅草划破手指,就是滑倒。虽然难行,我们没有一人退缩。来到洞口,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洞口又矮又小,很不起眼,来到洞内才恍然大悟。进洞10余米就到了第一大厅,该厅高约4米,宽约200平方米,成方形,厅口有一灯柱,上有浮雕嵌成,柱顶有一大一小两颗“吊灯”悬挂两边,十分形象。
厅的右边是高矮不一的钟乳石柱,正面有一排幕帘垂下,左边是五彩缤纷的壁画,特别是一幅鱼跃龙门图尤为传神。再左拐30米,来到第二大厅,此厅高约6米,宽约300平方米,空间开阔,气势雄伟,洞壁钟乳石丛生,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厅的中央有一排约20米的石柱相依而立,辉煌壮观,十分神奇。
据当地人介绍,该洞有上中下三层,今天我们所走的只是第二层的一部分,由于尚未开发,前面已无路可寻,只好作罢,心中虽然兴趣未尽。但那栩栩如生的老鹰嘴,鬼斧神工的仙人桥,活灵活现的石龙洞、险峻神奇的飞岩湾,直插云霄的石笋峰、巧夺天工的大湾洞,以及奇丽的山川,欢跳的溪水,晨起的云雾,雨后的飞瀑和巍峨的群峰,真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