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赊来春光,织就绿洲——陈世凤的“野草人生”



WOMEN'S DAY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三月,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在这个属于全体女性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庆祝女性的成就与贡献,更要看见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以坚韧和智慧书写生命华章的女性。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平凡而又坚韧的女性——陈世凤,听听她的故事,感受那份源自内心深处的力量。







Women's Day
 引子:清晨六点的微光

清晨六点,天还未亮,印江县城西环路旁卷帘门的“哗啦”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泽友副食店的日光灯在晨雾中晕开光圈,陈世凤踏着由几根木棍组建的木梯缓缓下楼,看向镜子中洗漱后的自己。她拿出用去一半的口红,旋出半截,在唇间印下淡红弧线——这是她对抗灰暗生活的秘密仪式。十几年如一日的开店生活里,唯有晨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开水是一天的慰藉。坐在柜后,捧起温热的搪瓷杯,望着灰白的天际发怔,这是属于她难得的放松时间。


从农村妇女到县城副食店老板,从六个孩子的母亲到瘫痪丈夫的“全天候护工”,陈世凤的故事里没有豪言壮语,却写满了野草般“踩不死碾不烂”的韧劲,与静水般包容苦难的温柔。



Women's Day
第一章 野草逢旱:命运按下暂停键


2005年的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出血让陈世凤的丈夫张泽友失去了劳动能力,六个孩子的学费和全家人的生活开销,全部压在了陈世凤的肩上。“田里刨不出孩子的学费。”回忆往事,她粗糙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柜台玻璃。


自2005年首度遭遇命运重锤,陈世凤丈夫的脑出血如同暴烈的季风,在春秋交替间八次撕开生活的裂缝。2020年的初春,第九次复发脑出血让他彻底丧失自理能力,陈世凤的肩头又压下一座山。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007年,叶师傅批发店的老板张泽兰向她抛来绳索:“每月五百,管三顿饭,帮忙煮饭、打杂。”直到某日,无人看守的店里来了顾客,陈世凤硬着头皮,学着张泽兰的样子,开启了人生中第一次买卖。“一箱方便面进价25块,零卖能赚8块”“散装糖果分袋卖更挣钱”……读完初中的陈世凤,在买进卖出里发现了商机,眼里逐渐泛起了光,“要不,我也开个小店?”这个念头像野草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悄然萌发。



Women's Day
第二章 石缝生芽:赊来的第一缕春

“开副食店?你疯了吗!”周围的讥讽声像冬季的冰雹狠厉的打在陈世凤的身上,可她认定“求变”是现在的唯一出路,东拼西凑下陈世凤勉强凑够了房租。“我们有这个资源,就把货赊给她卖了。”在叶师傅批发部老板张泽兰的帮助下,陈世凤在2008年10月1日开上了属于自己的副食店。开业那夜,账本上一笔笔账单,成为了陈世凤撑起整个家的坚实底气。直到除夕爆竹炸响,旧年终去,陈世凤还清所有借款。


“她从小就是围着锅边转的苦命人,但硬是把六个孩子都供出来了!她是一个干脆的人,货赊给她我很放心,从来不拖欠我们货款很久,只要她货卖了就来结账了。这女人啊,是女中豪杰!”叶师傅批发店的老板张泽兰谈起陈世凤眼底是止不住的欣赏。


Women's Day
第三章 春风吹野:荒原终成绿荫


在全年无休的看店生活里,陈世凤终于积攒下了第一笔积蓄,她用这笔钱买下了属于自己住房,又节衣缩食,买下了欢乐岛里其中一家门面,也算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栖息之地。


在县城买的新房离店铺步行仅需15分钟,但她仍坚持住在店铺二楼的狭窄隔间里。那里没有明亮的窗户,夏天通风极差,闷热难耐,但她却总是笑着说:“这里挺好,就在店铺,方便。”


说起这些年来,陈世凤平静的说道:“再重的担子落在身上,我对人都是笑脸相迎。不管有多累,只要是我心里想做的事,我就一定要想办法完成。如今,六个孩子,四个供上了中专,两个也读到了大学,五个女儿成了家,房子买了,门面也置办妥当了……困难这个词,我从来都不放在心上,只是一门心思过日子。”


傍晚,陈世凤和轮椅上的丈夫在店门休憩。男人含糊地嘟囔着,她低头替他整理衣领,突然轻声说:“等儿子结了婚,我就去学广场舞,过一天睡到自然醒的日子。”



Women's Day
后记:生生不息的启示

陈世凤们的故事,是中国乡土里最沉默的史诗:


她们是石缝间的野草,在命运的裂缝中攥紧每一粒土;


她们是屋檐下的静水,用二十年晨昏浸润出生命的绿洲。


没有勋章与掌声,她们只是活着,庄严地、不屈地活着——而这,便是女性最磅礴的力量。(印江融媒体见习记者 石晶晶 李红艳 小视频|石晶晶)


图片


图片


图片

往期回顾

全县2025年自然资源工作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召开 田杰作批示
印江自治县安委会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印江下雪了,一起“云”赏三月春雪!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