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印江要闻
全国人大官网关注转载: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贵州省印江自治县人大代表履职兴业的故事

8月5日,全国人大官网发布《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贵州省印江自治县人大代表履职兴业的故事》一文,对印江自治县人大代表以“履职兴业”的实际行动,践行“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光荣使命,成为全县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进行了报道。





全文如下



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

——贵州省印江自治县人大代表履职兴业的故事


盛夏,雨后的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湄坨村,薄雾缭绕,一片片翠绿的茶园,随山势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

缠溪镇湄坨村现代生态茶产业园区一角。

镇人大代表、湄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文科驾驶一辆江铃牌冷链货车,沿着蜿蜒山路,走村串园向农户收购茶青。

记者跟随李文科的“茶青车”来到了一片茶园旁。李文科一下车,三位老乡一边开着茶青收割机挥汗劳作,一边向他打招呼:“李‘科长’来啦,李‘科长’好,感谢你亲自来地里收茶青呢!……”

“今年长势好,两个月后,你还可以再来收一次哈!”一位老乡满脸笑容地补充道。



印江自治县缠溪镇人大代表李文科(右 1)走村串园向农户收购茶青。

退伍回乡27年特别是连续当选三届镇人大代表以来,李文科一直围绕“茶叶”二字帮老百姓办实事,带头种茶,帮扶群众种茶。因为名字里有个“科”字,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李科长”。

据介绍,湄坨村的茶园面积现已达到2600多亩,比10年前翻了两番还要多,成为贵州省一百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并入选全省第一批优选“兵支书”农业产业园。

李文科告诉记者,这里生产的“梵净山翠峰茶”曾连续五届获得“中茶杯”名优评比一等奖,并多次在国际国内名茶评比中获得金奖。

更让李文科高兴的是,全村拥有大小茶叶加工厂5家,茶产业年产值达1100多万元,贡献率占比70%,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有8875元。



缠溪镇湄坨村现代生态茶产业园区一角。


在湄坨村茶叶加工厂,记者遇到前来交茶青的种植大户李国庆,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我们家春天采茶、夏天修枝、冬天管护,每年在家门口干这些活收入就有3万多,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俯瞰缠溪镇湄坨村现代生态茶产业园区。

李文科的故事,只是印江自治县各级人大代表履职兴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印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翊斌心目中,人大代表政治素质好,为民情怀深,工作能力强,有影响力也有一定资源,如果发动并组织好他们服务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就会有好效果。他告诉记者:“现在全县‘2(茶叶、食用菌)+N’产业布局中,几乎每个支撑产业和重点产业都有人大代表的参与和领衔,他们以‘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为己任履行人大代表的光荣职责。”

从实践效果来看,这是印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实施“三联三带”工作制度的一大亮点。

今年是印江自治县实施“三联三带”工作制度的第6个年头。6年来,印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化、优化、创新“三联三带”工作制度,推动“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联系常委会委员,常委会委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带头学习、带领履职、带动增收”的人大工作制度走深走实。

据介绍,现已有逾100位各级人大代表或兴办企业、或成立产业基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正在成为印江“2+N”产业振兴的“领头雁”。

木黄镇是印江自治县白酒产业发展大镇,虽然有大小酒企及酿酒作坊50多家,但一直未能很好地发挥“规模效应”。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两级人大代表、贵州金麓酱酒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茂伟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他积极倡议并牵头成立了木黄红色白酒业协会,发动企业通过抱团发展方式,解决了木黄镇酒企普遍存在的生产技术封闭、酒品质量不稳定、原料购买信息不畅通等问题,推动白酒产业成为全县的重点产业之一。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两级人大代表田茂伟(左3)在白酒生产车间研究酿酒技术。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两级人大代表、贵州云伴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源味哩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邹书华,致力于农产品深加工与现代网络营销相融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通过电商平台为朗溪镇农户销售橘子5万斤,公司旗下快递物流网点覆盖全县各乡镇、村寨,直接解决和带动就业人数56人,间接带动就业达100多人。他创建的草莓园采摘基地,让当地老百姓通过出租土地和就近务工实现收入50余万元。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两级人大代表邹书华,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与现代网络营销相融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图为邹书华在直播介绍农产品。



“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2023年以来,印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实施的“三联三带”工作制度,紧紧围绕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的这个要求来展开和深化,涌现了很多先进典型——

县人大代表任铁廷,投入400多万元建成肉牛养殖场,2021年至今,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用2万余元、工资40余万元。

县人大代表张军,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发展菊花产业120亩,每年发放劳务工资20余万元,基地农户保底分红4万元。

县人大代表陈进,带头发展中药材3500亩,带动周边6个村4500余人次就近务工增收,每年支付劳务工资40余万元。

镇人大代表柳文栋、吴伟夫妇,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作用,带动缠溪镇14个村发展羊肚菌、红托竹荪、冬荪、杏鲍菇等500亩,食用菌年产量90吨以上。

镇人大代表田茂飞依托当地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林下仿野生天麻200亩,带动群众就近就业120人。
…………

肉牛养殖场。

菊花产业基地。

中药材种植。

“土专家”“田秀才”镇人大代表柳文栋、吴伟夫妇。

食用菌种植基地。



数据显示,印江自治县各级人大代表累计投资近3亿元,争取项目资金近4600万元,带头发展产业基地81个,带头兴办企业62个,带动全县近2.6万人就近就业。2023年以来,各产业基地、兴办企业发放务工工资近1.3亿元,土地流转费600多万元,实现务工就业人员人均年增收超2000元。

在带头发展产业、带动产业振兴、带领群众增收的过程中,代表的整体素质、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很多代表提出的“建议”,政策性、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强,质量高,受到高度重视,推动了工作的进展和有效落实。

市、县人大代表田茂伟等人提出“关于加大发展白酒产业政策支持”的建议,由县人大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推动加快了印江自治县白酒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

县人大代表张江凌、姜仕军提出“关于招商引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白茶产业”的建议,促进了全县生态茶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白茶加工企业7家,白茶精深加工厂房2个,种植白茶2800亩。

县人大代表任兵等人提出“关于进一步挖掘保护红色革命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建议,推动了《印江自治县文物安全监管责任制工作方案》出台,对全县91处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了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令人振奋的是,在印江,由人大代表牵头发展的产业,如雨后春笋、百舸争流。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以“履职兴业”的实际行动,践行“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光荣使命,成为全县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来源:全国人大官网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敏  编辑:吴霞


动态要闻